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 师德意见
  • |
  • English
  • |
  • 内网入口

通知公告

首页» 通知公告

海外来鸿

  2008-11-15

各位老师,
以下是我系一位毕业生从国外给梁灿彬先生的一封信,动情地谈到他在师大学习时的一些体会,我看后颇为感动,也感到很受鼓舞。物理系是一个教学名师辈出的地方,电磁学、力学等都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声誉。随着老一辈教师大批退休,我们年轻教师需要担负起振兴我系的历史使命。
为此,我,以一位普通教师的身份,请大家认真阅读下面的来信,认真思索一下我系的教学建设,思考一下作为物理系的教师,以我们的职业道德,以我们的良知,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未来的校友,为我们物理系而骄傲和自豪。

郑志刚,2007/12/24
===========================================
海外来鸿
(给2005年下半年听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系列课程的师弟妹的公开信)

大家好:

我是北师大物理系2001级的本科学生韩慕辛,是梁老师上一次开课时的学员,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很高兴大家和我一样,选修了梁老师的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系列课程,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这是一门将会给大家带来巨大的收获的课程,特别是对于以后志愿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的同学,将从中受益匪浅。

当时我在学习梁老师的五门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系列课程的时候,只感觉这门课的内容相当重要,但却不知道,只有北师大物理系才开设像这样的关于相对论和数学物理的系列课程。这是国内其他的院校所不具备的。在我出国之后,发现即使世界任何其它一所高等学府,也绝找不到这样的机会:能够有人将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这样复杂的理论,系统而清晰地传授给物理系的本科学生,而且使之终身受益。所以,这样的课是独一无二的。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就不要错过,否则有可能会遗憾终生。 

听起来恐怕有些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总会自然而然的以为国外什么都很先进,无论是科技还是教育。但是,就相对论的教学来说,我们师大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我们有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系列课程,而这是他们所不具备的。在师大,会有一批幸运的本科生,在本科毕业之前完成了五个学期的相对论课程,并且在最后一年走到了相对论研究的前沿!然而这是在世界任何其他学院的本科生们做梦也想象不到的。

我在四年本科学习后,来到美国的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它的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是在美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相对论研究硕果累累的地方之一,全系的教授中,有多半数从事引力的研究,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教授,对数值相对论这一新兴的领域贡献巨大,这里的引力波探测器(LIGO)更是世界独一无二,使得年年得到政府的大力资助。虽然美国这边的科研环境很好,然而,关于相对论的教学,在我看来就如同鸡肋一般,正式的相对论课程只有一门,草草开头,草草收尾,难于给人清晰的概念,几何语言更是提都不提。普遍的反应是:这样的课上完一个学期,一个假期后就印象全无,难于提及什么效果。另外的关于相对论的课程就是一些零星的seminar,可能会分段地讨论Wald书,也可能讨论一些经典的文章,然而,Wald书岂是几次informal的讨论就可以理解的?没有理解Wald,何谈理解经典的文章。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研究生们在课上学不到东西,想学的话只有自学,然而Wald书却又不好读,于是大家怨言不断,却又没有办法。从而,我便因学过五个学期的相对论而受到大家的羡慕。在国外,教授的主要任务是科研,而不是教学,所以这里的情况是很典型的。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上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大家可以从我身上看到这门课的效果,我是幸运的,我从大二的第一学期就开始上梁老师的第一门课,从此对相对论爱不释手,尤其是优雅的几何的表述,使我可以清晰地理解广义相对论的真谛。我在这门课中不仅收获到了知识,更重要的,它提高了我做物理的境界。我通过学习,体会到物理理论的美丽之处,形成了自己做物理的风格。在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后,我以及我的同学丁优,秦立,又学习了马永革老师的李群,纤维丛和经典场和非微扰正则量子引力,最终在我们大四那一年,我们三个人在马老师的指导下进入量子引力的前沿开始科研,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量子引力是当今世界上最难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国外,只有凤毛麟角的博士生们有胆量有能力走进这一领域,而在本科四年级就冲到量子引力的最前沿在外国人看来是近乎不可能的。但在我们看来是这样的自然,是按步就班学成的,因为我们学了五个学期的相对论,这是国外博士后都享受不到的成绩。我们有了梁老师的课作为基础,就有条件在四年级时很自然的走到相对论研究的前沿。这是我们师大人的幸运。一个很好地比喻:梁老师的系列课程是一部相对论研究者的生产线,可以源源不断地将对相对论有兴趣的学生在三年之内基础打牢,训练成熟,送到相对论科研的最前沿。 

当然,这门课的学习是需要大家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大家持久的兴趣,不仅仅需要对物理的兴趣,也需要大家喜欢抽象思维,喜欢数学,因为在现在前沿的物理学,大量的高深的数学理论介入物理学,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数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强调数学物理的结合也是梁老师的课的重要之处,在学习和研究中将数学物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就意味着进入得更高的境界。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学过梁老师的系列课程的学生,对这门课的感受。我建议对相对论感兴趣的同学珍惜眼前的良机。希望大家今后取得丰硕的成果。



韩慕辛
2005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