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百年回望量子先驱,云端共话科学精神
—物理与天文学院2025年京师物天科普大讲坛成功举办


金秋盈硕果,智见启先声。2025年9月28日,在全国科普月“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的主题引领下,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成功举办了京师物天科普大讲坛线上专场活动。本次活动特邀西湖大学讲席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新基石研究员吴从军教授,带来主题为“追寻量子世界的先行者——从王守竞的贡献到现代物理前沿”的精彩讲座。来自全国多所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基础教育学校、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万名师生与科技爱好者相聚云端,共同聆听这场跨越百年的科学对话。
活动由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物理学科共同体秘书长、《大学物理》期刊主任桑海波主持。她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本次科普大讲坛活动不仅是全国科普月的生动注脚,更是对中国科学先辈精神的致敬与传承。她强调,物理与天文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科学普及与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构建“大中衔接、科教协同”的育人平台,助力国家科技人才培养;同时指出,物理世界的灿烂星空由一代代科学家的智慧共同点亮,王守竞先生作为上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发展历程中的"中国先声",其开拓精神与学术风骨应当被永久铭记,希望此次活动不仅能传递科学知识,更要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下科学精神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永恒热忱与时代担当。
△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基础教育物理学科共同体秘书长、《大学物理》期刊主任桑海波主持活动
吴从军教授以《王守竞对量子化学的贡献》为题,带来了一场兼具历史纵深与前沿视野的学术报告。他系统梳理了王守竞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萌芽时期的三项里程碑工作:通过优化氢分子离子模型推动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发展;首次从量子力学角度揭示中性分子间范德瓦尔斯力的本质,开创分子间作用力研究的先河;以及发展不对称陀螺分子光谱的矩阵力学解法,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理论物理领域的卓越创造力。吴教授强调,这些成果不仅在当时跻身国际前沿,与同期国际顶尖科学家并驾齐驱,更以其前瞻性的理论洞见,为现代量子化学与分子物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出中国科学家在早期量子理论发展中的卓越智慧。
报告中,吴从军教授巧妙地将历史脉络与当代进展紧密结合,生动阐释了王守竞先生的开创性工作如何"依然跳动在当代物理学的脉搏中"。作为凝聚态物理与量子模拟领域的领军学者,吴教授还从当前研究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这些经典理论在量子计算、新材料设计、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延伸与应用,展现了科学精神跨越百年的传承与创新活力。他特别指出,重温科学史不仅是为了致敬先驱,更是为了从历史智慧中汲取创新灵感,开拓未来科学研究的新境界。
△吴从军教授作线上报告
在互动环节,线上观众提问踊跃,问题涵盖王守竞先生的学术思想传承、如何保持“科研嗅觉”、非对称陀螺研究的影响,以及相关领域后续进展等多个方面。吴从军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科普热情,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而富有启发性的解答。一问一答间,不仅传递了科学知识,更展现科学共同体的开放与传承精神。
△北师大附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观看活动现场
本次科普大讲坛活动是一场知微见著、贯通古今的科学之旅,使高深的理论物理内容变得生动可感,拉近了公众与科学前沿的距离。活动不仅弘扬了以王守竞先生为代表的科学家爱国奉献、探求真理的精神,也彰显了北京师范大学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方面的社会担当与历史使命。
科技引领未来,科普播种希望。本次讲坛不仅是一场科学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科学精神的传承。通过重温王守竞先生的学术足迹,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也看到了科学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物理与天文学院将继续携手科学家、教育者与广大公众,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科普新生态,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前行道路。未来,学院坚定不移地推进"京师物天科普大讲坛"等品牌活动建设,持续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北师大智慧与力量,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科学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