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 师德意见
  • |
  • English
  • |
  • 内网入口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物理与天文学院开展跨学科研学活动
——以科学实践点亮少年探索之光

供稿:学院行政办公室     责编:侯卫娜     审核:桑海波    |   2025-04-29

2025年4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来自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和北京市密云第一小学的五百余名小学生走进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科学实践,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探索相融合,在少年学子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微信图片_20250428150603.jpg物理与天文学院-4.jpg

作为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物天学院依托丰富的科研资源与教学经验,以“科学融合·创新启航”为主题,精心设计了科学实践项目。活动通过动手实验、互动观察和科学对话,打破学科边界,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理解科学原理,激发探索热情。物天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桑海波表示:“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培养。我们希望用实践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创新力,让他们在跨学科学习中成长为未来的行业引领者。”

活动当天,小学生们在实验室开启了一场趣味横生的科学之旅。围绕“光与电的魔法”“声音的共振奥秘”“振动和波的奥秘”等主题项目,孩子们亲手触摸科学的温度。在教师的讲解下,他们揭秘了电流的“神秘来源”,学习了偏振光片的“魔法滤镜”,解读了光谱里的“彩虹密码”,还亲身体验了手触电池仪器感受电流的存在,亲眼见证了物理现象的神奇。抽象的物理知识在“玩科学”中变成生动的游戏,科学的种子悄然生根,点亮了少年心中的探索之光。

“孩子们的求知欲令人惊喜!”实验教师张英老师在活动中观察到,“他们不仅全程专注听讲、主动提问,甚至还发现了老师未提及的汞灯光谱含微量紫外线的现象。最让我感动的是,看似有些不太稳重的孩子,在抢答问题时声音却是最洪亮的,还有因实验室座位不足而始终站着认真听讲的孩子,这种‘温良恭俭让’的文化传承,体现了教育的深层力量,他们的未来一定拥有更多的梦想和希望。”

活动中,物天学院不仅展示了先进的实验设备,老师们更将科学逻辑与数学推理、语言表达有机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物理学原理,这种多维度的学习方式,让抽象的学科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活动在小学生们的依依不舍中圆满落幕。带队教师表示:“这样的实践机会弥足珍贵,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这场春日的科学之旅,让五百余名少年亲历了知识与实践的交融,也为他们的世界增添了一抹理性的光芒。未来,物天学院将继续携手中小学,打造更多跨学科实践平台,让科学的种子乘着春风,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终有一日长成参天巨木,撑起民族创新的苍穹。